广东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配套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1-22 点击:2930次
一、     背景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宣传部、文化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体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广东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残疾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特殊艺术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康复体育活动日趋活跃。但是,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较为滞后,权益保障有待加强;基层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比率不够高;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基层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
为适应全面加快小康进程的需要,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服务需求,反映残疾人呼声,传递社会正能量,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的权益,依据国务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中国残联等部门制定的《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配套实施方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2020 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任务目标
——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残疾人事业良好形象,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开创全媒体宣传局面,加大新媒体传播作用,深入发掘典型,讲好残疾人故事。
——全面实施残疾人文化服务建设工程, 进一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镇残疾人普遍参与文化生活,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促进残疾人康复体育、 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高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与覆盖面,全面提高残疾人竟技体育水平。
——珠三角地区各市、县(区、市)要努力探索和创新,建好新媒体宣传平台,创设文化精品项目,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为全省、全国创造工作经验。
三、主要措施
 (一)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理念,推动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
1.坚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各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推出系列反映人道主义思想、反映残疾人事业的文章、图书、音像制品和公益广告等,增强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文化环境。
2.持之以恒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开展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等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倡导志愿助残理念,褒扬公益助残行为,激发广大残疾人自强精神,培育社会奉献意识。
3.扩大主题宣传文化活动社会影响力。充分把握“全国助残日”“全国特奥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做好“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全国肢残人日”“世界唐氏综合症日”“世界孤独症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等节日的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工作,动员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
4.加强各级媒体残疾人专题、专栏建设。对已有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残疾人专题节目、手语新闻栏目定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不断优化改进,更好满足残疾人收听、收看需求。珠三角各市电视台要适时开播手语节目和残疾人专题,广播电台要开设残疾人专栏,报纸要定期刊出残疾人专版。加强影视作品和电视作品加配字幕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
5.激发新促会等社会组织活力。采取政府委托和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强化省、市两级残疾人新闻宣传促进会(简称新促会)和各类残疾人宣传文化社会组织实体运作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新促会在联系媒体、引导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继续做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作品评选、残疾人宣传新闻通讯员培训等工作。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加强新媒体建设。充分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完善各级残联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建设及运营队伍建设,夯实残联系统网络宣传服务平台,及时开展宣传报道,及时回应残疾人关切,切实发挥新媒体在快速传播信息、主动引导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各地级以上市及有条件的县级残联应开设微信公众号。
2.打造系列文化宣传精品。重视残疾人事业宣传理论研究,及时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省、市已有各类宣传文化平台的作用,推出一批反映残疾人事业的文章、书刊、音像制品和公益广告,打造残疾人文化宣传精品项目。
3.加大舆论引导力度。不断深化省、市和县三级新闻宣传联动网络建设,围绕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点活动形成宣传合力。完善残联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残疾人事业信息采集机制,强化省残疾人网络信息舆情监测应急小组职能,及时疏理引导社会奥论,传播正能量。
 (三)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均等化服务。
1.推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和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公园、体育场馆、社区健身路径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要有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场地和内容,要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配套提供无障碍服务。
2.按照“残健共融”的原则开展文体惠民工程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文化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均等化的文化服务。在开展文体惠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文化中心(站)、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工程等,要针对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与残疾人文化建设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3.不断完善盲人图书室建设。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要建立盲人图书室,配备盲文读物及有关阅读设备,创造条件为盲人提供上网服务。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室)采取其他方式为视障人士提供阅读服务。定期扶持一批经济欠发达的市、县(区)建立盲人图书室,推动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扶持出版一批为残疾人服务、反映残疾人事业的图书、音像制品和残疾人作者写作的图书。
4.将助残健身纳入全民健身范畴。按照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广东省全民健身计划(2016年 -2020年)》的总体要求,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残健融合体育主题活动,带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健身。深化“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建设,加强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
5.创编推广适合残疾学生的运动项目。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要组织残疾学生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开展残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园融合活动。举办训练营、选拔赛,鼓励残疾青少年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参加“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示范活动,保障残疾学生体育健身的权利。
6.加大对残疾人文化权益的保障力度。各地要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继续加大对残疾人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要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形式,加大残疾人特需文化、体育产品的研发与供给。重视残疾人文化创业和残疾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特别扶持。
 (四)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就近就地提供文化服务。
1.组织残疾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文化周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残疾人日常活动范围内,搭建残疾人半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平台,使文化活动有活动计划、有固定阵地、有无障碍环境、有特色品牌,提高文化服务覆盖率和残疾人参与率。
2.深化“广东残疾人文化节”品牌建设。坚持常态化发展与定期展示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强化精品意识,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残疾人参与覆盖面,将文化节打造成展示残疾人特殊才能、体现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展示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合和文化品牌。
3.实施基层残疾人群众性文化项目。继续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推进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为社区残疾人活动场所配置必要的文化艺术用品、视听阅读设备和图书音像资料。实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组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广泛组织发动残疾人参与各种文化节、旅游节、庙会、迎春会、灯会、花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4.积极推广残疾人全民阅读活动。借助世界读书日、南国书香节、全民读书月、亲子阅读计划等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广大残疾人多读书、读好书。扎实开展主题公益文化活动,采取举办名家讲坛、读书演讲、组织参观、指导艺术鉴赏和捐助图书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品质。
 (五)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打造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
1.扶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定期扶持一批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的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加大对已有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指导、交流力度,扎实开展特殊艺术人才挖掘、特殊艺术项目培育工作,提升我省特殊艺术整体水平。
2.打造残疾人特殊艺术文化品牌。不断深化“广东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广东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等文化项目建设,加强对各地的业务指导,鼓励广泛参与,培养精品意识,不断提升汇演节目质量,提高优质节目孵化力度,促进特殊艺术文化繁荣。选送优质作品参加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全国特殊学校学生艺术汇演。
3.推动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团体建设。筹办广东省残疾人文联,鼓励成立残疾人美术、书画、摄影等专业协会,推动各类专业文化艺术协会发展,构建省残疾人文艺工作者数据库。加大省残疾人艺术团巡演,创设舞合艺术精品,扶持各市残疾人艺术团发展。鼓励各级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室)为残疾人提供特殊艺术辅导,激发基层残疾人文艺队伍活力,广泛开展基层残疾人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4. 鼓励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实施残疾人文化艺术挖握与推介项目,筛选-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发展潜力、属于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吸纳一定数量残疾人从事的特殊文化艺术项目进行扶持,促进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六)丰富残疾人体育活动,满足残疾人康复健身需求。
1.深化全民助残健身工程。联合体育部门推进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与全民健身工程融合发展,珠三角各市、县(区、市)要逐年增加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其他各市要新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各地要完善示范点管理维护,充分发挥示范点动员、示范、项目推广、活动组织的综合性功能,广泛开展基层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
2.推进康复体育关爱工程。充分结合省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康复站(点)、康园中心建设工作,开展居家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器材、康复体育器材使用指南和指导进家庭服务。
3.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师资力量。定期开展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大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健身指导员在带动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中的咨询指导和活动组织作用,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4.活跃群众性健身氛围。动员和引导各级体育社团、协会和社会力量,在传统节日和残疾人节日,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趣味活动,活跃残疾人体育健身氛围。确保有能力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活动,市、县等各级组织的活动每年不少于4项次。采取政府委托和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强化省、市两级残疾人体育协会社会化实体运作能力,打造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项目。省将傲好粤港澳特殊龙舟赛、全民健身周活动、飞镖等项目,各市要推广有特色、有亮点项目,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项目在我省的普及、推广、发展。
5.发展残疾人体育志愿服务。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要鼓励大中小学生参与特奥大学计划和融合活动等项目,医疗机构要动员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体育康复、运动员分级、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等活动,各级体育部门要组织体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残疾人体育健身、竞赛训练等专业工作,为残疾人体育提供志愿服务。
 (七)展示残疾人体育精神,残健融合共奔小康。
1.加强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依托体育部门的训练基地,推动集训工作。加强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项目广东基地管理工作。修订残疾人集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做好省市集训队的选拔、训练和管理工作,健全残疾人运动员多级培养体系,健全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分级员等级认证制度。
2.完善残疾人体育竞赛体系。培养培训高水平残奥、听障、特奥融合运动员。完善选送、训练等体系,举办青少年选拔赛、训练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残疾人体育道德思想作风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
——加强残疾人运动员筛查选拔工作。 建立和完善运动员选拔机制,支持和鼓励地方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结合残疾人数据库,深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院校、康复机构等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全面培养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
——加大对残疾人体育教练员、 裁判员、分级员培训培养,实施领队、教练员运动周期内聘任制,培养业务精、外语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的管理人员、裁判员、分级员。举办全省残疾人运动员注册管理及部分残疾人体育项目运动医学分级培训班。3.完善残疾人运动员激励和保障政策。加强残疾人运动员文化教育,探索落实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进入社会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政策,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各市要结合地方实际建立、完善相应的体育奖励体系,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对在残疾人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各级残联及其事业单位应采取公开招聘残疾人等措施,优先录用为国争光的残奥健儿。
4.发展残疾人冰雪运动,配合实施《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配合国家开展高山滑雪、轮椅冰壶等冰雪运动项目的人才选拔、输送工作。通过每年组织人员参加冬季残奥项目的训练、全国单项比赛、青少年比赛等,提升冬季残奥项目竞技水平。
5.组织办好残疾人运动会。全力做好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组团参赛工作及其他国际残疾人体育综合赛事的输送工作,争取运动成绩位于全国前列。办好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展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要定期举办残疾人运动会和年度锦标赛,选拔培养运动人才,展示残疾人精神风貌。
(八)加强对外交流。
积极参加港澳地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认真组织好年度各项交流活动。加强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交流工作,按照裁判员、分级员等人员管理制度和残疾人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办法,选派优秀人员参与国际、国内组织培训和认证,推荐更多技术人员参与残疾人体育事务,促进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四、组织督导
(一)各地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具体措施、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并纳入经费预算,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各地残联要进行年度检查,保证方案落实。
(三)各地要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要求如实填写报表。 
返回顶部
残疾人服务热线:12385